1946年,359旅的一支部队在教导员杨润贵的指挥下,艰难行进在荒凉的道路上。这支部队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身后则紧跟着敌人的追击,形势异常严峻。在这样的危机时刻,侦察班带来了一个消息——前方有一支“友军”即将到来。杨润贵听闻此消息,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他立刻作出决策,命令部队迅速后撤。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中正的内战野心便悄然复苏。趁我军疲惫、警惕松懈之际,他调动了20多个师围困中原解放区,意图一举消灭我军主力。然而,形势复杂,蒋中正并不能直接发动攻击,他选择了逐步蚕食解放区的策略。随着重庆谈判的开始,这一策略暂时得到遏制。
双十协议签订后,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认为战争不会再度爆发。但在谈判桌上,双方心知肚明,所谓的和平仅仅是暂时的停顿。蒋中正之所以选择谈判,不过是因为米歇尔的压力。一旦米歇尔撤离,蒋中正很可能会立刻恢复进攻。
展开剩余84%谈判期间,针对中原解放区的逐步蚕食问题,我党也表明了立场,最终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明确规定中原解放区应停战。到了5月,两党代表签署了《汉口协定》,明确停战条款,规定双方不得交火、不得进攻。然而,国民党的中原军队根本不承认这一协议,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进攻解放区。
当时中原军区只有约五万多兵力,尽管凭借地形优势能与敌人周旋,但在敌人压倒性的兵力面前,始终无法扭转局势。在敌军不断推进下,解放区的面积急剧缩水。到了六月下旬,解放区的范围已不足原有的十分之一。为了避免内战的进一步升级,我党多次与国民党进行交涉,表示愿意撤出中原军区,但国民党对此置若罔闻,依然决定要彻底消灭我军。
6月26日,蒋中正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大规模进攻,几十万国军如猛兽般扑向中原军区。中央多次指示中原军区准备突围,指令指出,主力部队应向西突围至豫西、鄂西、陕南和川东等地,以长久牵制敌人。就在同一天,解放区部队开始了分裂突围的行动。
突围行动分为左右两路,左路突围向鄂西,右路则向陕甘宁方向进发。为了确保突围顺利,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伪装成主力部队,负责吸引敌人的注意。突围刚开始,情况便十分艰难,部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359旅作为右路突围部队,在李先念的指挥下悄然向西北进发。然而敌人怎会轻易放过他们?他们的兵力雄厚,根本不在乎哪支部队是主力。敌人一心想要把我军一网打尽。随着敌人的围追堵截,李先念带领部队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顺利进入了陕南,并与当地游击队会合,组成了豫陕鄂军区。
然而,军委随后发出了新的指令,要求359旅继续北进,进入陕甘宁解放区。这一地区的敌人由胡宗南指挥,得知359旅正在接近,他立刻调集了大量兵力,准备彻底剿灭这支部队。胡宗南与359旅之间积怨已深。抗战时期,胡宗南曾试图封锁延安,造成了极大的困境,但359旅在中央指引下成功开垦南泥湾,化解了延安的危机,这让胡宗南心生怨恨。如今得知359旅北进,胡宗南自然不容忍。
他迅速集结了1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359旅方向进发。此时359旅的兵力远不及敌人,他们只能选择保存实力,等待更好的机会。为了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撤离,徐国贤决定带领717团伪装成主力部队,吸引敌军的注意。
当时,部队的通信设备已经损毁,徐国贤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风险极大。但为了确保大部队能够成功脱离,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决定。在他的掩护下,主力部队成功突破敌人的包围。虽然主力部队暂时安全,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与主力部队重新汇合。敌人的追击毫不放松,而疲惫的战士们已经精疲力尽。
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终于发现了一个小镇,徐国贤决定派出两个营去侦察情况。谁知敌人突然紧追不舍,战斗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爆发,两个营与主力部队失散,陷入了激烈的交火。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部队仅剩下百余人,由教导员杨润贵和营长指挥。
此时,前有敌人,后有追兵。为了逃脱包围,杨润贵决定带领部队翻越悬崖。翻过悬崖之后,眼前却是开阔的大道。看到这样的地形,杨润贵的内心充满了不安——这片区域的地形非常不利,尤其是在兵力远逊的情况下,几乎没有游击战的优势。
就在此时,侦察员带回了一个消息:前方有一支“援军”。这支部队整齐划一,装备精良,看起来战斗力强大。侦察员满脸喜色,认为终于找到了救援。然而,杨润贵却眉头一皱,他迅速带着几名干部前去查看。用望远镜观察之后,他们发现这支“援军”看似我军,却面容陌生,番号也不对。杨润贵顿时意识到,这支部队很可能是敌军伪装的。
他立刻下令让部队隐蔽撤回到树林中。很多战士对此不解,明明援军已至,为什么还要躲避?杨润贵没有解释,而是果断执行命令。当所有人都退入树林后,杨润贵命令侦察员继续观察这支“援军”。不久后,侦察员带来了确认消息:那支部队确实是敌军伪装的。
这时,敌人已与我军一直追击的队伍汇合,开始联合搜捕我军。战士们这才意识到杨润贵的眼光独到,纷纷感慨其英明。在杨润贵的指挥下,部队依然保持冷静,最终成功突围,避免了敌人的全面包围。
发布于:天津市2024配资-股票配资官网开户-无锡股票配资-厦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