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定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指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他的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阐述的人类5种需求层次。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按照层次结构排列,5种需求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的理论强调了个体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的重要性,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动机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
理论内容马斯洛对人的需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类需要五层次理论。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954年,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进一步明确和展开了五级需要层次的阐述,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人的需要开始于基本的生理需要,逐渐满足后达到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存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空气和性。这些是个体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是人类各种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最为迫切的要求,必须首先给予满足。在这些基本需要中,获得充足的食物和洁净的水,要比其他诸如获得同伴的尊重或艺术享受以及潜能发展等更为重要 。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求,是在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产生的需要,包括稳定、受到保护、远离恐惧和混乱、免除焦虑等,尤其是对纪律和秩序等的需要。当个体对未来感到不可预测,或者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安全需要。人们需要的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以及避免灾难等都是安全需要 。
3.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个体感到缺乏朋友、爱人、子女,渴望与人建立一种充满感情的关系,渴望在其群体和家庭中拥有地位的需要,如向往爱情、需要朋友、参加社团并被团体接纳 [3]。
4.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认可等需求。尊重需要是在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满足后产生的需要。马斯洛把尊重需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尊的需要以及受到他人和群体尊重的需要。这两种需要是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并满足的,如果一个人无法满足自尊和被他人或群体的尊重,就会产生自卑、无助、失落和沮丧等情绪,对个体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并且达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和谐。自我实现是一种创造性的需要。后来,马斯洛又将自我实现细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需要包括求知、理解、探索和好奇,是人具有的学习和发展的愿望以及探索新异事物与未知事物的愿望。审美需要表现为人们追求对称、秩序、和谐、完善的事物。自我实现需要表现为人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和潜能 。
分类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与心理需要两类:
1.基本需要
基本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如果缺失,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会消除,兴奋就会降低,便失去了动机,它与人的本能相联系。是个体不可或缺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的需求。这类需要既与人的本能、健康状况相联系,也与一个人的社会要求有关,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 [4]。
2.心理需要
心理需要也叫成长性需要,可以产生成长性动机,是一种超越了生存需要之后,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希望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为人类所特有。满足了这种需要,人就会产生出强烈、深刻的幸福感,这就是马斯洛所描述的“高峰体验”。它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
人的基本需要和发展性需要是按个体的生存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大小呈梯状排列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即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失而产生某些需要,当这些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得到相对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性需要是由个体自身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求,不存在严格的高低层级关系,其特点是不会随着某种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反而因获得满足而不断增强,而且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要远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但是,到了1970年,马斯洛又把七级需要层次归并为原来的五个层次。
历史发展马斯洛对人的需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类需要五层次理论。
1954年,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进一步明确和展开了五级需要层次的阐述,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形成了七级需要层次。
1969年,马斯洛发表了《超越的种种含义》和《Z理论》两篇文章,又补充了超越这一需求 ,形成了八级需要层次。他指出,超越指的是人类意识最高而最广泛或整体的水平,超越是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手段发挥作用并和一个人自己、和有重要关系的他人、和一般人、和大自然、以及和宇宙发生关系 。
目前,传播较广、影响范围较大的是五级需要层次理论。
影响因素动机理论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的动机论是以他对人类基本需要的理解为基础的,这些需求使人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人是可以长期满足的:一种需求获得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另一种需求就接着要求被满足 。需要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发展演进过程呈波浪式前行,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到另一级,高层次需要的出现是建立在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的基础上的,但是,并非要等到低层次需要完全得到满足才会出现,较低一层的需要高峰过后,较高一层的需要就产生优势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
人的需要结构比较复杂,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由于个体的行为活动受多种需要支配,但每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优势支配地位,而优势需要则支配着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自己行为的核心力量。因此,了解个体行为积极的推动力量,可以根据个体获得哪些需要的满足入手 。
马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个体发育发展紧密相连。在婴儿期,生理需要在其行为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随后会产生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在青少年和青年初期开始占优势,并日益强烈和迫切。到青年中、晚期之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占主导地位,并能够把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使自己的行为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具有社会意义。个体对需要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对自尊的需要超过对爱和归属的需要 [2]。
相关实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没有直接采用大规模实验来验证,但他的研究和观察为其提供了支持。他使用了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的人进行整体分析。此外,马斯洛还观察分析了大学学生人口中前1%的最健康个案 。尽管这类研究方法在信度和效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次,一部分检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都使用了因素分析法 。
应用领域教育管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教育者可以关注学生的基本需求,创造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中,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是学校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满足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至关重要。此外,老师也需要满足学生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企业管理:在员工激励、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马斯洛的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和客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
心理咨询:在心理治疗、辅导和心理咨询中,马斯洛的理论可以帮助专业人士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
理论评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现代行为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权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社会测量理论的五大理论支柱之一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被行为科学所吸取,并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
柯林·威尔森在《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一书中写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具革命性意义之处就在于它是如此地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某些理论只考虑了人类最基本的两个需要层次,生理和安全需要。此中最具革命意义的一点(尽管马斯洛未作过多叙述),便是这些“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同样地属于人类本能,同样是人类潜意识动力的一部分 。
小结:图片
——马斯洛于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需求层次理论(作为他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做了系统的阐释。
——书中所称的“动机”并没停留在“促使行为的内在力量”这一层最基本的含义上,马斯洛在其中加入了价值判断的成分,认为动机(motivate)是人本身的向善的倾向,就像一棵大树的种子一样,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内已经蕴藏了将来使自身成为一株大树的所有内在潜力。
——人类的动机就是人未来一生发展的内在潜力。马斯洛关于动机的理论,本质上是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而需求层次理论则是马斯洛用以解释动机组成的理论。
——由此可见,需求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人格理论体系的一块基石,他将对于人的需求的认识视作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事实上,直到今天,他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仍然是人格心理学中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基础性理论。
——那么需要为何如此重要呢?
马斯洛在《心理学的事实和价值理论》一文中做出了如下解答:作为人存在的一个固有的方面,不仅有生理的需要,也有心理的需要。环境必须使这些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否则,就会出现身心疾患。这就是说,马斯洛列举出的需要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的需要或生物的需要,就像人对盐、对钙、对维生素的需要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2024配资-股票配资官网开户-无锡股票配资-厦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